今日小满:难熬的一波湿气来了,4宜忌不得不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春生夏长,到了小满时节,小麦之类的夏熟作物生长旺盛,此时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完全成熟,所以称作「小满」。 小满至,气温显著升高,降雨更加频繁,「夏长」的势头更猛,自然万物进入猛长期,从青涩到逐渐成熟。 苦菜繁茂。 喜阴的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枯死。 「秋」意味着「成熟的时节」,「麦秋至」是说麦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完全饱满,将满未满。 你有没有感觉,今年的夏天,冷岑岑的,古人预测天气的系统——五运六气中早已言明:这是一个寒湿之夏。小满之后,进入三之气,主气是火,客气则是太阳寒水,这个夏天,有酷热,也有清寒,熟悉的湿热与特别的寒湿交加,这一波难熬的湿气,一定要保护好自己,这四大宜忌不得不知! 小满节气,正好进入三之气 宜:健脾排浊忌:脾胃太满小满小满,别让脾胃太满 早上千万不要吃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饮必温热(从物理上来说,因为水的比热容很大,常温对于身体来说也是很凉的,水果也是) 你会发现,少吃一点,连呼吸都更顺畅,肚子里腾出空间,第二天你会拉得更多:身体有了辗转腾挪的余地,排出更多垃圾。 每天吃2块八珍糕,有种慢慢来比较快的思路,开罐即食,很方便。 脾胃好了舌苔轻薄了,排了很多痰,出了很多黏黏的汗,吃饭有胃口了,整个人的肉都长在该长的地方了,打通脾胃,真是打通了身体。排走痰湿垃圾,再吃任何东西,气血自自然然长出来,气血了,正气足了,整个人都轻松。 我们知道,太阳一出来,山中的雾气就散了。天地间的阳气来自于太阳。我们身体里也有自己的小太阳,如果我们的阳气充足,身体里的沤着的湿气就会被气化,随着皮肤大小便等排出去。 晴天的时候,趁早上不热,去晒一晒早上的太阳。东方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给你一波新的能量,晒一晒后背,手心,也不怕晒黑。 南师肚脐贴,是南怀瑾先生留下的秘方,只有三味:桂圆肉、花椒、艾绒,性味都偏温热,且都归脾经,把脾胃的阳气补得妥妥的,花椒艾绒又能祛寒湿。 上热下寒的人,贴肚脐的同时,在两个脚底涌泉穴也贴上,引火下行,让你的火气变成元气。 吃生冷的食物容易拉肚子,腹痛; 腹部凉、宫寒、痛经; 睡不好; 脾胃虚寒、阳虚; 「小满小满,江河易满。」连绵的雨也来了。我们外部的湿气,常常伴着雨水而来。湿气会渐渐进入身体,淋了雨,或是衣服潮湿一定要换! 还要特别防止湿邪从双脚入侵。下雨天淋湿双脚双腿,一定尽快擦干。 受寒了淋雨了,有点感冒,平时湿气重,用温旦汤足浴粉泡泡脚。记得没过三阴交。 上面说的温胆汤为千年祛湿化痰的古方,原本是用来喝的方剂,后来被医家调整成足浴包。有痰湿的人,脾的运化能力不佳,脾胃的吸收能力还不如脚底的经络吸收的好,吃东西不如泡脚,让脚底的经络,把古方中的有效成分吃下去。 半夏辛温善散,辛能理气开郁,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所以风、寒、暑、湿四气相搏,郁滞不清,非半夏不能和,七情、六郁、九气所为,结塞于中,非半夏不能散。 全方可通降胃气,疏解肝胆之郁,温阳行气,祛湿化痰,以调畅全身气机,又特别有助睡眠。 睡不好的人(肝胆不和,身体痰多,睡眠自然不好,换季的时候感觉更加明显) 脾气暴躁的人(温胆汤足浴清肝胆的火,记得泡完之后,再按揉一下脚面的太冲穴,效果更好) 舌苔白腻的人。(舌苔越厚,湿气越重) 雨水多,身体不舒服,屋子里湿气很重。湿气重,屋子的气场就会「凝滞」,变得不流通。 小得盈满,还没有全满。小满之后,没有节气叫做大满。因为太满的话老天会有意见的。《道德经》讲「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菜根谭》讲「天道忌盈,卦终未济」,都是这个道理,做任何事都要留有余地,太满了,会招致祸患。小满即可,不用大满。 身体也是如此,中正平衡,不偏不倚,跟随自然的节奏,当我们在自然的节奏中,就是最省力的生活。 |
相关文章
- 房事排第一!冬天伤阳气的6种行为,能戒了最好
- 道长张至顺,养生中总结4要点,长期坚持,通经络、养阳气、助长寿
- 人到中年,视物不清,多吃眼睛喜欢的4种食材
- 明日大寒:多吃3个食物,脾肾能量恢复了大半
- “躺着”就能补阳?睡前这样做,促睡眠、补阳气!
- 明日大寒:多吃脾胃最喜欢的3个食物,补足气血、养好脾胃!
- 大寒时节:疏通身体最容易堵的4个地方,迎接春气的生发!
- 阳虚体弱的人:多吃3个有阳气的食物,补足阳气,痰湿少
- 明日大寒,抓住养脾肾的好时机,3宜2忌要做好!
- 巧用鸡内金,清除脏腑6种垃圾,可惜很多人都扔掉
- 阳气不足的6个表现,用6个方法补足阳气,冬不生这些病!
- 冬天要养阳,停止6种习惯,损耗你的阳气!阳虚怕冷的人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