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生活常识 > 生活常识

生活常识

老年人起居安全——老年人如何健康度秋

生活常识佚名2023-06-01

天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气候寒热多变,一些老年人由于自身调节能力减弱,这时往往就会出现一些相应的症状,使老年生活质量大大下降。老年人怎样才能安全、健康地度过秋天呢?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秋天

静养调神,愉悦身心。秋天万物凋零,容易引起老年人悲观伤感的消极情绪1.老年人要学会调适自己的情绪。可以经常和家人、好友聊天谈心,交流感情;多参加集体活动,在人际交往中取长补短,汲取生活营养,或到公园散步,适当看看电影、电视,或养花、学书画、对弈、垂钓,这些都有益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从而养成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乐观开朗、宽容豁达、淡泊宁静的性格,收神敛气,保持内心宁静,方可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

2.调理饮食,防止胃肠道疾病。相较于年轻人来讲,老年人的五脏更加衰弱,肠胃也相对薄弱。因此,在秋季,老年人应少食多餐,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另外还应“少辛增酸”。可以多吃银耳、甘蔗、梨、芝麻、燕窝、藕、糯米、粳米、蜂蜜、枇杷、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还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苹果、葡萄、山植、菠萝、柚子、柠檬等。
(www.ws46.com)

秋天

另外,早秋季节,气温仍然较高,食物极易腐败变质。痴疾、肠炎等肠道传染病发病率高,食物中毒也比较常见,所以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尽量少吃生冷食品及海鲜类食品。老年人胃肠功能差,对冷的刺激比较敏感,即使达到完全灭菌标准的冷饮也可能会引起腹泻。家中吃剩的食品,再吃时一定要充分加热,否则进食后很可能导致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

3.增减衣服,预防感冒。秋季温差变化较大,风寒邪气极易伤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降低,尤其易患感冒、肺炎、肺心病,甚至发生心衰而危及生命。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养生保健谚语。但“秋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遇冷不穿衣”,而是要适当地增衣,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反而会招灾惹病。“适当增衣”以让自己略感凉而不感寒为宜,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裹得严严实实。“秋冻”的另外一层意思是,晚秋可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但要以自己能接受为限度。

秋天

4.谨慎起居,适度锻炼。古人云:“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意思是,在秋天要早点睡觉,早点起床。之所以要做到早卧早起,是因为“早卧”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多。秋季适当早起,还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有一定意义。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比较合适。

另外,秋高气爽,还是老年人户外锻炼的好时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是收养的季节,老年人运动也应遵循这一规律,运动量不宜太大,不宜剧烈。老年人可根据自身体质情况和身体状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如户外散步打太极拳等,这不但是在进行好的“空气浴”,还接受了耐寒训练,使身体能适应寒冷的刺激,为度过即将到来的寒冬做了充分的准备。

秋天

5.控制原发疾病,警惕易发疾病。秋季的特殊气候特点,使得老年人极易发生秋燥咳嗽、感冒、慢性支气管炎、胃病、风湿病、哮喘及心脑血管等疾病。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朋友,秋季一定要当心脑中风。预防的关键是要注意发病前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多喝水能降血稠、防血栓,少吃过腻、过甜、过咸、过辣的食品;高血压病人注意血压波动,并根据变化调整用药,很好地控制血压;糖尿病病人要关注血糖消长,加强对血糖监测,注意调整降糖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