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生活常识 > 生活常识

生活常识

环境问题的本质——环境问题的特征

生活常识佚名2023-06-01

众所周知,环境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必然具有社会问题的五大特点,即社会性、破坏性、普遍性、客观性和复杂性。审视人类发展史,尤以工业文明时期的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现象最为明显,且大为强化和突出。

环境问题

具体而言,渔猎文明和农业文明时期的环境问题,同工业文明时期成为社会问题的环境问题相比较,在性质和表现形式上有以下不同:

环境问题

(一)从内容构成来说,渔猎文明和农业文明时期,主要存在的是乱砍滥伐、过度渔猎、草原退化、土地盐碱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环境破坏现象,环境污染现象极少。而工业文明时期,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空洞、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电磁污染、噪声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土壤污染、热污染、光污染等现象大大增加,成为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内容。

环境问题

(二)从社会性来讲,渔猎文明和农业文明时期,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现象的控制和解决依靠的力量较为单一,影响范围也相对较小。工业文明时期,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现象成因较为复杂,控制和解决依靠的力量较为多元,影响范围较广。

环境问题

(三)从复杂性来讲,渔猎文明和农业文明时期,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现象较为简单,是相对独立存在的现象。工业文明时期,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现象较为复杂,常常与政治、经济等问题纠结在一起。

环境问题

(四)从破坏性来讲,渔猎文明和农业文明时期,污染源和污染物较为单一,破坏性相对较小,基本在环境可以承载的范围内,受损环境通常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恢复,具有可逆性。工业文明时期,污染源和污染物多样,破坏程度深、影响范围广、作用时间长,超出了环境容量和环境可承载范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受损环境难以恢复甚至不可恢复,具有不可逆性。

环境问题

(五)从普遍性来讲,渔猎文明和农业文明时期,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现象具有偶发性,而且局限于某一地区,并未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工业文明时期,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现象具有频发性,广泛存在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从社会学方面分析,环境问题是具有社会性、破坏性、普遍性、客观性、复杂性的环境破坏或环境污染现象,特指发生在工业文明时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污染行为。发生在渔猎文明和农业文明时期的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现象仅仅是一种现象,不属于环境问题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