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

殖民后期,印度妇女就业变迁,传统职业的衰败,新兴职业不断涌现

人文历史佚名2023-03-08

在英国殖民统治后期,印度传统经济结构被打破,妇女被迫走出家门。同时,工业革命物质成果不断输送到印度,也带来了新的社会思潮,致使印度社会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包括传统行业渐趋萧条、新行业的涌现。与此相应,印度妇女的职业范围也发生了变迁,传统职业衰败,新兴职业不断涌现。

传统职业的衰败

殖民后期妇女逐渐落寞的两个代表性职业有舂米和毗湿奴派女修士。机械化冲击了在妇女独立经济中占很大比例的手工舂米行业,对妇女经济地位产生了负面影响,妇女从事的传统手工制作业在面对工业化时,通常是不堪一击。不仅仅物质文明对女性传统职业产生影响,从英国传来的思想文明也对妇女产生了一定影响,印度社会特有的毗湿奴派女修士正是在西方思想日益盛行时走向消亡。

在上文提到的对妇女的经济地位产生很大有利影响的舂米行业在殖民后期受到了碾米厂的冲击。20世纪初,碾米厂迅速发展起来,数量不断增多并发展到都市以外的地区。比尔布姆县小城博尔普尔的第一家碾米厂建立于1913年,到1920年碾米厂数量上升为5家,到1928年数量达到18家。1910年,加尔各答有20家碾米厂,每家所雇工人数达到20名或更多。

1921年—1927年,孟加拉碾米厂总数几乎翻番,上升为350家以上。在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紧张的粮食供需形势下,国家实行垄断进口的政策,碾米厂在全国占据了重要地位。在今孟加拉国即前孟加拉地区,大中型碾米厂的数量从1911年的3家增长至1947年的58家。孟加拉地区碾米厂的数量从1911年的241937年的351家和1946年的36920世纪20年代,碾米基本已成为一种工厂工业。1929年,孟加拉大约有1.25万人在碾米厂工作,其中,妇女只被雇佣于干燥工序。

碾米厂不断发展的同时,妇女长久以来从事的手工舂米行业逐渐衰弱。从事手工舂米的女性从1901年的213067人增加到1911年的270321人后,便急剧下降为1921年的169573人和1931年的131062人。在全印范围,从事碾米、磨面和脱粒的妇女从81.5万人减为1951年的24.8万人。而在开放市场交易严重受到限制的土邦,如马德拉斯管区的迈索尔,“手工舂米实际上已经消失”。

妇女以前从手工舂米所得往往补充了家庭收入,这些收入在低收入家庭中尤显重要。较之必须到市场通过售卖食物或其他用品所获得的现金收入,妇女对通过舂米所得的收入有更实际的控制。因此,大米加工业等现代技术的引进,对妇女在家内的地位产生了负面影响,即通过阻碍其就业前景而减少了她们的收入,而且阻碍了她们对一笔她们也许能自由使用的重要资源,即作为舂米报酬的一定量粮食的控制。

现代技术被引进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传统经济,往往会对男性和女性的职业结构带来不同的冲击。理想的情况是当高技术带来的替换就业空间大于其取代的劳动力时,女性将有更好的就业前景。

然而,当机器脱米业出现在孟加拉时,并非如此。由于碾米厂提供的人工就业潜力是有限的,而且即使在这些工厂招收的少量劳动力中,妇女所占比例也很小。同时,由于社会传统文化不赞成种姓妇女到家外就业的压力,大米加工厂的就业趋势偏向于所谓表列种姓和部落的妇女,机器脱米业成为妇女传统就业领域的一个无情侵入者。

新式运输网络的建立,使暴露在外界竞争和日益加深的商品化面前的地区日益扩大。妇女在这些需要生存技艺的工业行业中的就业率大幅下降,食品和林产品加工行业中的妇女就业率下降幅度最大。

这是因为妇女的手艺基本是适应日常需要的,地方上也一直存在一个需要其制品的潜在大市场,一旦该地区向现代运输敞开,大量机制商品就会取代先前妇女制作的粗糙的本地货物。同时由于这些新型商品贸易涉及巨大的资本和信息,加上跨越广大区域的流动性,因而被转交给了男人。而妇女从事的传统手工业制作业由于工具简陋和资本投入低,生产率非常低下,也就轻易被机械化生产所取代。在机制产品面前,妇女毫无竞争能力。

另一个逐渐落寞的职业是巴克提运动以来的大量民间女艺人。她们的宗教身份即毗湿奴派女修士给了她们行动自由,她们是在经济和活动范围上相对自由的一个特殊群体,但在19世纪,印度经济、社会的变迁使她们的职业生涯走到了尽头,这在孟加拉地区得到典型体现。毗湿奴派女修士多是处在社会边缘的妇女,这是因为毗湿奴教派在长期发展中结合了当地宗教里的部分理念,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风格,其教义中包含了男女平等的理念。

于是许多被人抛弃的异乡单身妇女、不被家庭接受的寡妇、因为年纪变大失业的妓女以及不被社会认可的无种姓妇女都加入毗湿奴教派,成为该教派的女修士,为了生存四处进行歌舞表演。1872年孟加拉印度人口普查报告显示,毗湿奴教派用实际行动欢迎社会上不幸的群体加入,当时也有一些关于寡妇、被人抛弃的离开家庭的已婚、未婚的妇女进入毗湿奴派的记载。

这些妇女因为宗教原因被赋予可以去社会任何一个地方的自由以及与男性关系上的某种自由,这是其他的妇女特别是上层阶级和高等种姓妇女所无法拥有的特权。毗湿奴派女修士多挨门乞讨,云游吟唱于各处,她们的表演受到各个阶级妇女的欢迎。女修士表演的作品多是宗教题材,其中很多反映了现实的苦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虽然女修士表演的是神话剧本,目的是讴歌赞美英雄和神祗,但实际上是通过这些表演来传达社会上女性的痛苦,这样广受妇女欢迎的女修士活动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并在19世纪走向了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