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生活常识 > 生活经验

生活经验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活经验佚名2023-04-28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话出自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运用了对偶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因为这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所表达两个两个事物相近,符合对偶的修辞手法。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诗人以暮天能将孤树压低的夸张笔法,形象化地写出内心的压抑心情,这就是不见亲人的凄凉之情。“江清月近人”是谓由于江水净洁,故水中的月亮倒影便显得又大又圆,人在船上看它,只觉得它似乎离人尤近。

《宿建德江》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了心头。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宿建德江》的赏析

第一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义。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客”是诗人自指。

第三句“野旷天低树”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第四句“江清月近人”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宿建德江》的创作背景

公元730年(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孟浩然离开家离乡赶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郁闷。《宿建德江》应当就是在其漫游吴越时写下的,与《问舟子》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宿建德江》的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以一种富于生机的恬静居多。但是他也能够以宏丽的文笔表现壮伟的江山。如《彭蠡湖中望庐山》。清人潘德舆以此诗和《早发渔浦潭》为例,说孟诗“精力浑健,俯视一切”(《养一斋诗话》),正道出了其意兴勃郁的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