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

北大教授吴飞建议恢复土葬,称现在的火葬是把人当垃圾处理

人文历史佚名2023-03-05

导语:北京大学一位叫吴飞的教授说:“如今的殡葬制度是把过世人当垃圾处理”。此话一出,立马引起互联网的轩然大波。随着人们对“人权”越来越重视,这位教授的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生老病死应该尊重个人。按照个人意愿选择安葬的模式,不仅是对逝者过去的报答,对于逝者的家属而言,也是一种安慰,从而更加激励民众对自己的家庭和国家担起负责任的态度。

我们常说,我们做人要有尊严,如果死后人的尸体任由处置,那么和普通的动物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我们人类能生生不息,是因为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我们活着要做个负责任的人,死后也要体面和尊严,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体现“人权”。

实际上,只要不铺张浪费,土葬也浪费不了土地,因为我国有三代不上坟的传统,这些坟墓会在若干年后自动消失,并且土葬不污染空气,是我们千年的传统,为何我们要将他舍弃?

实际上很多人支持土葬,不代表支持铺张浪费。有些人将坟墓浇上水泥,千百年不塌不腐,这种模式是要被唾弃的。土葬可以改为深葬,就是将棺木深埋在地下,上面用土掩埋并种上树,不要采取用坟头的模式,这样既能不浪费土地,也能植树造福后人。并且我国有大量的山地,如果实行深葬种树,对于恢复生态环境也是极为有利的。

殡葬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我们有句古话叫入土为安,从现代人的眼光里来看,这似乎有点迷信色彩。但从我国传统儒家文化来分析,这句话是思乡情切,不忘亲恩,这与我国的孝行天下的传统是一致的。这种形式可以让人懂得血脉相承,可以教导子孙后代做人要学会感恩,落叶归根也代表着故土难离,亲情无价


来源: www.ws46.com

土葬和火葬从模式上来看也有很大的不同,土葬是人与自然的循环,实际上,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都遵循的土葬模式,并没有出现活人与死人抢土地的现象。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们常说事业单位待遇最好的就在殡仪馆,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垄断行业存在乱收费现象。甚至买卖骨灰他们都要做到垄断。

不少人发现了,如果你在殡仪馆里购买骨灰盒,同样的东西,在网上或者其他花圈店里,殡仪馆里都要贵上好几倍。但是你要是自带骨灰盒,许多殡仪馆都会给你小鞋穿,他们会延误你火化的时间,甚至不给你安排时间,逼着你在殡仪馆里消费。

很多人都经历过这种“潜规则”。或许很多死去的人一辈子清白做人,没想到人死了,子孙却为了自己要去接受这种“潜规则”。其次,城市里的墓地实在太昂贵了,动则几十万上百万的墓地屡见不鲜,你会发现无论哪个城市,现在的墓地都不会低于10万元,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古人常说,要给自己留棺材本,没想到到了现代也一样,子孙们要给长辈准备“墓地”本。这种高昂的费用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是因为这行业就是垄断,就是层层设卡,让你不得不为死亡支付一笔高昂的费用。

亲人的离去,已经让家属伤痛不已,古话常说,只有恶人死去会被火烧。到了现代,死后都会被火催化成了骨灰。这种模式更加加深了逝者亲属内心的伤痛,死后还要遭罪,这与我们传统的孝道相背离。尤其对于贫困家庭来说,不仅要承受心里的伤痛,还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让很多人都感慨:活着很难,死了更难

实际上,我们并不用完全遵循火葬的模式,因为火葬也用了大量的土地,并且公墓基本都是大理石,到期了还要续费。这种形式的墓葬跟那些铺张浪费给坟头打水泥的土葬又有什么区别呢?生老病死,因为根据自己的意愿,而不是只有单一模式,这种模式只能造成垄断,让那些殡葬行业,墓地行业的无良商人赚足了“死人钱”

总结:我们可以通过改革土葬的模式,选用深埋,不立坟头。想缅怀亲人,看看长成的树也是一种很大的心理安慰。当然,每个人都应该有选择的权利,只要逝者在生前自己选择,我们都该予以支持和尊重。无论哪种殡葬模式,都不应该被一刀切,做到真正让死者入土为安。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