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科学探索

科学探索

金属也会自我修复?科学家发现冷焊自愈的秘密

科学探索万象经验2023-08-06

一块可以焊接自身裂纹的金属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概念,但这种自我修复最近在实验中被发现。最近发表在《自然》杂志的一篇论文,标题是《疲劳裂纹通过冷焊自愈》,报告了一种纯金属材料在受到循环应力时,能够自动修复裂纹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冷焊自愈,它是由裂纹两侧的金属原子之间的吸引力和晶界迁移共同作用导致的。

什么是疲劳裂纹呢?疲劳裂纹是指材料在反复受到应力时产生的微小裂缝。这些裂缝会随着时间和应力的增加而扩展,最终导致材料的断裂。疲劳是一种很常见的金属失效模式,它会影响金属的性能和寿命。比如,在飞机、火车、桥梁等结构中,如果出现了疲劳裂纹,就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防止或修复疲劳裂纹是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而困难的问题。

目前,修复疲劳裂纹的主要方法是使用外部能量源,比如电流、激光、超声波等,来加热或振动材料,使其重新连接或填补裂缝。然而,这些方法都需要人工干预和额外的设备,而且可能会改变材料的性能或造成其他损伤。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材料自己修复疲劳裂纹呢?科学家们在这篇论文中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他们发现,在某些条件下,纯金属材料可以通过冷焊来实现自愈。冷焊是指两个金属表面在没有外部加热或压力的情况下,仅凭原子间的吸引力而粘合在一起的过程。冷焊通常需要两个金属表面非常干净、平整和贴合紧密才能发生。

科学家们使用了一种特殊的实验装置,来模拟金属材料在循环应力下产生和扩展疲劳裂纹的过程。他们观察到,在某些应力幅度和频率下,疲劳裂纹不仅停止扩展,甚至开始收缩和消失。他们利用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和原子探针等先进技术,分析了材料表面和内部的结构变化。他们发现,在冷焊自愈过程中,有两个关键因素起作用:一是应力状态,二是晶界迁移。

首先,应力状态决定了裂纹两侧是否能够贴合紧密。当应力幅度较低时,裂纹两侧会形成一个闭合状态,使得原子间的吸引力得以发挥作用。当应力频率较高时,裂纹两侧会形成一个振动状态,使得原子间的接触时间增加,从而增加冷焊的可能性。当应力幅度和频率都不适宜时,裂纹两侧会形成一个张开状态,使得原子间的距离过大,无法发生冷焊。

其次,晶界迁移是指晶粒之间的界面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移动的现象。晶界迁移可以使裂纹两侧的金属原子重新排列和连接,从而修复裂缝。晶界迁移的速度取决于材料的温度、应力和晶粒大小等因素。科学家们发现,在冷焊自愈过程中,晶界迁移主要是由应力驱动的,而不是由温度驱动的。这意味着,即使在室温下,也可以实现晶界迁移和冷焊自愈。

科学家们还发现,冷焊自愈不仅可以发生在单一的金属材料中,比如铜、铝、镍等,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的金属材料之间,比如铜-铝、铜-镍等。这说明,冷焊自愈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不是一种特殊的情况。

这篇论文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一种新的、有效的、低成本的、环保的修复疲劳裂纹的方法。它为设计和制造具有自愈能力的金属结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它也为理解和控制金属材料在复杂环境下的行为提供了新的知识和工具。
摘自: www.ws46.com